老年组复吸中。柱斑/带卡/宁天

【EC】波、粒子与罗曼史【设定集】

【EC】波、粒子与罗曼史【设定集】

【EC】波、粒子与罗曼史

【设定集】

//CP:EC/狼队/牌快/蓝色生死恋

//物理学史AU

//Distinguishing  and  proud.

//背景:第三次波动说、粒子说的战争,但是平行宇宙!平行宇宙!平行宇宙!(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第一部分:混沌时代

第二部分:开天辟地

第三部分:量子帝国

第四部分:战火初燃

第五部分:未来昔日

 

//部分内容梗概:

混沌时代:

  在第二轮波粒战争结束后的20世纪初,波动说正如日中天,而粒子说在一轮溃败之后于狭缝中艰难的生长。1900年,普朗克用内插法解决了黑体辐射并提出了能量分立,1905年,爱因斯坦用一把光剑割开牛顿物理学大厦的铜墙铁壁,但原子核内部的世界却仍然大雾弥漫,光的本质在这些令人应接不暇的发现中变得愈发扑朔迷离。在这种大时代背景下,1920年的夏天,普朗克的学生Erik Lehnsherr受邀前往初建立的哥本哈根物理研究所进行长达半年的访问,这位后来的量子物理领域的巨擘在那里发展了他研究生时代的理论,正式开始了他跌宕起伏的学术生涯并遇见了他的第一任妻子Magda。与此同时,欧洲的第一科学中心——英国剑桥的卡文迪许实验室里,国王学院的优秀毕业生、波动说的年轻拥护者Charles Xavier正向卢瑟福阐述他的实验想法以求获得实验室内的一个职位。

开天辟地:

  1922年的春天,Erik在一场精心策划的政治阴谋中与他身怀六甲的妻子失散,之后一度陷入人生的低谷之中。远隔海峡的英国,Charles在剑桥的风花雪月中挥霍着青春意图以此驱散事业中的种种不顺——他所梦想的波动方程在建立的过程中遭遇了难以想象的阻力,为了寻找解决方案,他开始在各国之间游走,终于在1924的夏天,在法国巴黎的Hank庄园里寻找到了隐约的线索。而也是在这一年的深秋,身患热症的Erik决定外出散心,他在某一天的深夜里摸索到通往微观世界的钥匙,进而建立起日后名震天下的矩阵力学的雏形。

量子帝国:

  1925年春,矩阵力学与波动方程分别在德国与英国的学报上面世,引发轰动。Erik在反复阅读论文之后决定前往英国拜访Charles,而这位适才名声骤起、日后将成为他一生的对手与朋友的伟大物理学家,此刻正面临着来自父母的逼婚。见面之后,虽然在学术观点上不尽相同的二人却一见如故,当下决定共同前往哥本哈根度过暑假,此举也成功的让Charles得以暂时从家族与未婚妻的重压之下解脱出来,能够专注于他新生的理论。

 

// 部分人物设定:

【Erik Lehnsherr】:犹太人,于1900年4月出生于德国海德堡,父亲是炼铁工人,在他九岁的时候因工伤身亡,而母亲又积劳成疾无法工作,因此他只能半工半读的继续学业。物理学家Sebastian Shaw在访问海德堡时发现了他的杰出天赋从而使用了一些非常手段来达到让年幼的Erik愿意去往柏林做他的学徒的效果。他15岁的时候进入哥廷根大学跟随希尔伯特学习了一年半的数学,之后转入普朗克门下攻读物理学并在大学毕业时选择了当时还处于萌芽时期的微观物理作为研究方向,现代量子物理的三位创始人之一,以矩阵力学与测不准原理闻名于世。二战开始前一直和Xavier在哥本哈根工作学习,并在恩师玻尔的指导下一同发展了该研究院的理论物理部,但战后因为涉嫌参与德国原子弹计划被羁押。192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美国著名物理学家Pietro Lehnsherr的父亲,后世称其为“万磁王”——这是他16岁在物理评论快报上发表第一篇论文时用的名字。 

(部分原型来自Werner Heisenberg)

 

【Charles Xavier】:贵族出身,于1901年出生在苏格兰,有一个抱养的妹妹Raven(后来嫁给了法国医学科学院院士Hank McCoy),他自小表现出数学与物理学方面的出众才华,16岁时便进入剑桥大学攻读理论物理,波动学说的拥护者,日后原子领域波动力学的创始人,他曾经有一个未婚妻,但因为当时过分专注于事业的缘故后来两人不了了之,后收养一战遗孤David Xavier。他与Lehnsherr是终生的挚友(基友?谁知道呢)年轻时一起发展壮大了哥本哈根研究所理论物理部并培养起后来的黄金一代,自己却在不列颠空袭中失去了双腿,后半生一直在轮椅上度过,因为其卓越的学术声望和高尚的品格被他的学生们尊称为“X教授”。

(部分原型来自Niels Bohr)

 

【Sebastian Shaw】1873年生于德国巴伐利亚的希根霍夫,有着纯正的日耳曼血统。Max Planck的高中同学,柏林大学物理系的毕业生,杰出的原子光谱专家,“Shaw效应“的发现者,激进的种族主义者。1910年他在不知情的状况下收养了十岁的Erik Lehnsherr做养子,却实则是想给自己培养一个合格的继承人,但这个幻想在1915年意外得知对方有着犹太血统时骤然破灭,他在之后的一年间甚至想把正在读大学的Erik送到监狱里去,却最终因为Planck的干预而未能成行。他在二战时在纳粹军方有着非常崇高的地位,致力于排除异己清洗犹太种族,在1939年重新见到Erik之后一直与之敌对,直到Pietro设计将其杀害。

(部分原型来自Johannes Stark)

 

【Kevin MacTaggert】Charles曾经的未婚妻Moira MacTaggert与前夫所生之子,1925年1月出生于英国伦敦。在父母于1932年离婚之后被他的父亲带到德国抚养成人,幼时即表现出冷酷无情的一面,后加入德国纳粹青年军并凭借着与Shaw因志同道合而非常理想的关系快速爬升至正式纳粹党员。二战时他为虎作伥迫害忠良,并在知道了自己母亲与Xavier与Lehnsherr的渊源之后决意复仇,因此煞费苦心的伪造资料陷害Erik和身陷集中营的David,险些让两个人丢掉性命,也间接让Pietro在刑讯中右膝关节粉碎性骨折。

不涉及政治的Kevin是一个极有天赋的遗传学家,他曾经从"专业角度"得出了犹太民族为何必须遭到清洗的理由,并因此得到Shaw的赏识。

 

【Magda Django】:1903年出生于丹麦哥本哈根,父亲是犹太人,曾经在哥本哈根大学学习过数学并因此结识了玻尔的兄弟,后者将她介绍给当时德高望重的尼尔斯·玻尔,正是因为这位大物理学家她才认识了后来成为她丈夫的Erik Lehnsherr。她是一位出色的密码学家,供职于政府军工部门,在1920年时因为政治原因被迫害,无奈之下只能跟随难民潮偷渡至美国改名换姓生活,并在那里生下了独子Pietro。1938年后者为找寻父亲远赴哥本哈根,却在不久之后就陷入了战火之中,身为母亲的Magda急切的想要找到儿子,却最终不幸葬身于大西洋上,失去了日后与Erik重逢的机会。

 

【Pietro Django Lehnsherr】:Erik Lehnsherr的儿子,1920年圣诞节出生于美国,在内华达州的农场里长大,16岁时收到了麻省理工的邀请信——后来他才知道那是因为他在全国高中生的专业知识竞赛中取得的惊人成绩,18岁时第一次发表有关于波动方程的文章,讨论了几个Charles当时不甚理解的问题,也就是因为这个他得到了去哥本哈根学习一个暑假的机会。他非常想通过这次旅行找到自己那大名鼎鼎的父亲,但Erik当时意大利国境线上为了接应一位意大利的犹太裔物理学家不慎被德国人发现,父子俩堪堪错过。他在哥本哈根研究所认识了高能物理学家Scott Summers和一战老兵、脾气古怪的数学家James Logan,密码学家Jean Grey和地球物理学家Ororo Munroe,后来他们和来自法国的生物化学家Kurt Wagner McCoy和美国运筹学家Remy Etienne LeBeau一起成立了最初的X小队,奔赴被战火烧灼的欧洲各地进行秘密行动,其中Pietro潜入德国任Erik的助手,两人在1940-1944年间向外界传递非常多的机密信息。在1944年柏林解放前因为一份秘密报告被捕,后被苏联红军救出。

  195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量子电动力学(QED)的创始人之一,战后在加州理工学院担任教授。

(部分原型来自Richard Feynman)

 

【Remy Etienne LeBeau】:1914年出生于美国拉斯维加斯,父母早丧。从小喜欢打架斗殴,精于赌博,他还曾是当地小有名气的黑帮中的一员,14岁时就因为偷盗犯罪被羁押。1932年他在任职的赌场中顺手救下从家中偷跑出来并惹上麻烦的Pietro并与后者成为朋友。1934年遇到后来的恩师Logan,后者虽然瞧不起他的种种行为,却对他在博弈上的天分予以肯定,也正是因为如此Logan才在回到哥本哈根后向Charles推荐了他,故而他得到机会来到哥本哈根学习数学,并于1938年与Pietro重逢。

  Remy Etienne LeBeau在密码学方面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在战时曾经协助研发破解英格玛的机器,是一个积极的反纳粹分子,X小队的初代成员之一。 

 

【Scott Summers】:1919年出生于美国加州,有一个后来成为实验物理学家的兄弟Alex Summers。1936年成为加州理工学院的新生,1938年第一次发表有关于受激辐射的论文并因此得到来自哥本哈根研究院的邀请,于1938年夏天-1939年秋天在James Logan手下学习了一年。1939年丹麦受到轴心国袭击,研究所也因此分崩离析,Scott与Logan趁乱出逃,在法国Hank庄园里与Charles会和,后成为初代X小队的领袖。

  Scott Summers是一个反战人士,同时也是杰出的高能物理学家,他关于激光的理论促成了之后至少四十年的先进医疗器械的出现,他本人也因此获得1957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

 

【James Logan Howlett】:1898年出生于加拿大阿尔伯塔省,7岁搬离至育空区。他在很小的时候即有着不同寻常的思考能力,在短暂的几年求学生涯中对于数学表现出极大的兴趣,1916年他应征入伍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西线上的一名技术官,却在某一次执行作战任务时被炸弹的余波所伤,从此精神极度不稳定,时常表现出PTSD的状况,直到战后Hank对其进行治疗才有所好转。一战结束后他四处流浪,以贩卖廉价论文为生,1927年在哥本哈根遇见Charles,对方将他介绍进研究所任职,在1929-1934年期间在拓扑结构与概率论方面做出一定贡献,Remy Etienne LeBeau本是拉斯维加斯的街头混混,后来因为他的一封推荐信来到丹麦深入学习概率论,二战时在英国X庄园参与破解英格玛的Jean Grey也是他的学生。初代X小队的成员,战后康奈尔大学的数学教授。

 

【Duc.Hank McCoy】:1902年出生于法国巴黎的世袭爵士之家,有一个在大学时弃文从理的物理学家弟弟louis。1924从巴黎大学医学院毕业后赴英国剑桥留学并认识了当时的文学系学生Raven Xavier和她在卡文迪许实习的哥哥Charles Xavier,前者在1926年时与之结为夫妇,并在1927年育有一子名Kurt。两个年轻人在暑假一起跟着他回巴黎游玩时遇到了他刚从大学放暑假回来的弟弟Louis,后者关于物质波的想法给了当时正陷入波动方程泥沼的Charles很大的启发。他在二战时为法国共产党人提供了足够安全的庇护所,并向革命军无条件供应药品,后来他的Hank庄园成为初代X小队集结之处。除此之外,战后第七年他因为与小居里夫妇合作的放射疗法得到法国医学科学院的院士提名。

 

【Raven Xavier McCoy】:1905年出生于美国田纳西州,在很小的时候被父母遗弃在英国曼彻斯特港,后被一直渴望有个女儿的Xavier夫妇收养。她在青春期的时候一度暗恋过自己并无血缘关系的兄长Charles,后来又被年轻英俊的Erik所吸引,但最终与Hank在剑桥的相遇可以说才是这位颇具传奇色彩的女性一生中最旖旎的回忆。她1928年毕业于剑桥大学古典文学系,战时的经历让她在战后致力于种族平等论的尊重少数思想的宣传,“Distinguishing and proud”是Erik第一次见到她的时候所说的话,后来她把这句话刻在英国Xavier学院的廊柱上。

 

【Jean Grey】:1918年出生于美国特拉华州,著名化学家Grey夫妇的小女儿。1935年进入斯坦福修读数论,与Scott和Pietro同为1938年赴丹麦的留学生,后成为Logan的学生之一,战时因为时局的特殊性加入X庄园作为密电组A组组长研发破译英格玛的机器,初代X小队成员。



 

 

评论(25)
热度(97)

© 爱吃黑布林的冬吧唧 | Powered by LOFTER